意甲|数字三开奖结果查询结果|188足球比分直播|fifa球员评分怎么算的|莫德里奇国家队夺世界杯亚军

首頁 > 國商學院 > 正文
為中企“走出去”如何行穩致遠作答
 來源: 日期:2022-2-14 11:04:59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發展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走出去”是中國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一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呂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新時期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推動企業“走出去”作了明確指引。

作為“走出去”企業,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中糧集團將繼續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會透露三大政策導向

呂越表示,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可以看到國家對“走出去”的三大政策導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綠色復蘇。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到,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大批關系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市場和大量機會。未來,以深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進中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不僅有助于深化國際合作,也有利于促進區域發展和維護安全穩定。”呂越如是說。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中國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在呂越看來,對內對外開放的雙輪驅動和良性互動,在虹吸外國優質要素以推動國內生產的同時,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有利于構建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不斷增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對外投資和吸引投資不斷發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還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從對外投資的角度為全球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為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呂越說。

企業可從四點著力

作為“走出去”的主體,企業應該如何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呢?呂越認為可從四點著力:

首先,落實“本土化”,積極探索本地化運營。在境外投資中,中國企業應準確掌握對象國的政治、社會局勢,通過提前了解當地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等更好地融入當地發展。同時,注重國內文化與所在地文化的融合,引導和培養企業內部的文化認同,探索一條彌合文化差異、提升員工整體水平的路子。

其次,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助推企業高質量“走出去”需要中國企業高站位、勇擔當、善作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給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得到東道國的認可,從而降低投資風險和壁壘,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再次,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在全球投資政策有所收緊的背景下,企業應堅定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推進“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國建設”全鏈條“走出去”。通過建設基礎設施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擴大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提升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推動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與互認。還應注意的是,標準的輸出不是“復制粘貼”,應綜合考慮東道國現行規則標準、當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進行融合,真正形成貿易紐帶,增強雙方互信,實現共贏。

此外,還應加快企業綠色轉型步伐,助力對外投資綠色發展。一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及高污染、高耗能生產環節;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產品的環保標準,對標國際化生產水平,優化舊有的低效生產方式,探尋更加清潔有效的生產模式與技術。

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中糧集團將以“市場化”“國際化”“防風險”為發展路徑和關鍵詞,一是繼續構建、夯實國際貿易體系,從糧源的把握到國際供應鏈建設,織密筑牢糧食供應體系,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保障國內糧食安全。二是加大在科技創新、研發上的布局,實現產品升級,以服務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在營養健康、節能減損、綠色發展、節約糧食方面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指導思想。三是打造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建設,這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孟 妮)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收藏本頁

版權所有 國商聯盟京ICP備13030816號 Powered by 國商聯盟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