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工業經濟穩中向前,努力實現良好開局。1月份,河北、福建等省份工業用電穩中有增,江蘇省八大主要行業實現“三增五穩”,湖南省工程機械、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運行較好,浙江省企業預期總體相對樂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尤為凸顯。“我們將把穩定工業增長特別是一季度開好局起好步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壓艙石作用。”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
新興產業開局好
多家車企近日公布的1月產銷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迎來開門紅。1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2926輛,同比大漲367.6%;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19121輛,同比增長115.21%;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銷量均實現破萬,呈翻倍甚至四倍增長。
“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將超過500萬輛,增速達到50%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10年的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汽車廠家的持續努力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逐步完善,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供給和需求有效結合,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爆發性增長。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
從各地1月份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開局良好。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徐文章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2022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預期增強,重大項目不斷落戶并加快建設。其中,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開工建設,遠期年產值可實現5000億元;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落戶合肥長豐,一期項目最快2022年8月可建成投產;總投資8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制造中心、總投資70億元的國家綠色技術示范項目奇瑞能源汽車四期基地等正加快建設。
上海市經信委預計,今年一季度,高端裝備、電子、汽車等領域將延續增長態勢;湖南省工信廳數據顯示,工程機械行業生產形勢有所好轉;江蘇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汽車零部件行業增長勢頭較好,部分汽車零部件重點企業反映,中高端市場增長較快,訂單充足;廣東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加快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擴大制造產能供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表示,作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力量,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等產量增速較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提升。當前,我國新興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收獲新成果,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集聚優勢逐步顯現,2022年還將繼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煥新機
堅持綠色低碳,上馬數字技術,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傳統行業正舊貌換新顏,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礦集團與浪潮集團打造了智慧礦山大數據應用平臺,上線半年就完成了新礦集團22座權屬礦井100多個系統數據采集,數據量級達到200億條;濰坊特鋼采用聯想部署的能源管理平臺,整體運維成本降低50%,數據中心內的設備空間占用減少50%,所有業務系統得以全天候運行。
“2021年,鋼鐵業效益創歷史新高。2022年,預計鋼鐵業仍將穩中有進,繼續鞏固去產能成果,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積極保供穩價,提升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說。
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對經濟日報記者介紹,為確保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平穩開局,河北積極擴大工業有效投資,一手抓綠色低碳發展,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行業減量置換,在鋼鐵、建材等行業實施節能低碳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200項以上,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50家;一手抓數字化改造,推動鋼鐵、裝備等行業和唐山、邯鄲等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率先上線,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200項,建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50項。
“當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傳統產業面臨較大困境,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研究員付保宗表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穩定工業經濟“基本盤”。
我國傳統產業規模大,拉動眾多上下游產業共同構建了較為健全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同時,傳統產業高端需求正不斷擴大,并通過改造升級,持續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增長新動能。
技術改造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好抓手。據了解,2022年,廣東省將用好普惠性投資獎勵資金和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支持政策,引導先進制造業項目加快投資進度,全年推動85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浙江省要求省市縣三級安排不低于11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力爭完成技改投資3500億元。
打出政策“組合拳”
記者梳理各地政策發現,為了實現今年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打出了擴大工業品消費、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助企紓困解難等提振工業經濟的政策“組合拳”。
福建省工信廳拿出“真金白銀”,對2022年一季度工業總產值表現較好的制造業企業分檔獎勵,并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傾斜。湖北省每月定期調度鋼鐵企業、整車企業生產情況,“點對點”上門服務重點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力爭一季度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的目標。安徽省開展了2022年(第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評定工作等,支持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上海市經信委建立穩增長企業訴求協調機制,1月份協調解決規上工業企業91項訴求。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介紹,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從財稅金融、保供穩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推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
穩工業增長,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盛朝迅認為,首先要及時解決制約新興產業和工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卡點堵點,包括缺芯、缺柜、缺工、缺電等,實施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貫通工程,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順暢。同時,還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居民消費提檔升級,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快傳統發展路徑轉換,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付保宗說。
肖亞慶表示,2022年,對智能網聯汽車、冰雪裝備、智慧健康養老、超高清視頻、安全應急等既有利于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又代表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產業,要加大培育力度,支持規模化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還要著力提振制造業投資,保當前增長、增發展后勁。在石化化工、鋼鐵等領域,啟動一批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肖亞慶說。(黃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