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数字三开奖结果查询结果|188足球比分直播|fifa球员评分怎么算的|莫德里奇国家队夺世界杯亚军

首頁 > 國商學院 > 正文
《“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面面觀(二)
 來源: 日期:2022-1-25 9:20:31 

創新引領推進消費高質量發展

依紹華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都將邁上新臺階。根據《“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我國商品消費大國地位更加穩固,商品和服務消費品質更好。這意味著居民消費規模擴大的同時,消費質量進一步提升,個性化、多樣化和多元化特征更加顯著,定制化生產將逐步普及,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型消費將蓬勃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應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需匹配度,提升消費質量。

提升消費供給質量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一是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與應用力度。新一輪技術革命席卷全球,深刻改變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消費者面對紛繁多樣的選擇,對各類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要重點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廣泛應用,以智慧零售、智慧物流為引領,提升流通業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具體內容包括:推廣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傳統流通設施改造升級,推動實體流通企業向線上轉型,加快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催生新消費模式;加快推動新業態與制造、交通、金融等行業跨界融合,整合上下游資源,延伸產業鏈,提高流通效率,改善流通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二是要重視消費者價值。現代生產體系已由生產者主導轉變為消費者主導,了解消費需求偏好和消費發展趨勢,對生產企業至關重要。不僅如此,企業在提供商品的過程中,除了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還伴隨著產品服務及品牌等附加價值,包括售后服務體系、售前指導以及廠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等。特別是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主的新消費,對附加價值的要求更高,需要企業更加關注顧客價值,以消費者滿意為出發點,提升消費者體驗。借助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豐富消費生活內容,從而更好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

創新制度供給拓展消費發展空間

首先,要創新政府服務方式。積極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重點在于:一是最大限度縮減審批范圍,同時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便捷便利服務;二是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引導生產要素流向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領域,促進生產方式轉變,更加注重技術、工藝和功能提升,增加環保、智能、健康等方面高質量產品供給。

其次,要深化稅收金融制度改革。通過稅收制度改革優化稅制結構,給予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收費,研究適當調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等,以組合拳方式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推動資源從行政性配置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企業進行配置,改善企業經營環境,促進新消費模式發展。同時,持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需求,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助力。

再次,要健全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利用大數據手段,以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方式,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數據共享平臺和協同管理機制,并將監管重心與責任下沉,加大隨機抽查頻次,保障產品質量。同時,加強大數據客戶信息管理,強化數據安全。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對消費者信息數據存儲、應用過程和結果呈現等進行詳細規定,避免消費者隱私數據泄露,保障信息安全。

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提升消費質量

市場為企業與消費者對接提供空間和平臺,市場環境直接影響到消費環境和企業運行環境,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創新活力,而且能夠提升消費質量、激發消費潛能。

完善消費后評價機制。一是強化對流通企業特別是新消費類企業資質評價,可借助第三方機構對供給方資質提供背書或認證,確保其資格有效合法,包括從業資格、從業規范、從業人員等級等,并及時調整行業涉及內容,以動態性調整來適應新業態發展。二是加強對服務質量監督,通過消費者事后評價機制給予評級或排名,以完善的跟蹤反饋評估體系實現科學評價,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新業態行業自律,從而保障新消費供給質量。

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一是建立互聯網企業、實體企業和消費者協會合作機制,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同時引入消費者觀察員介入維權過程,對維權程序、維權結果進行監督,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二是加大對消費者隱私保護,隨著網絡消費日益普及,各類電商平臺、手機App過度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較多,對消費者隱私安全造成困擾和損害,亟待完善涉及消費者個人隱私和消費信息數據合法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消費者信息的采集范圍和使用程度加以規范,并加大違法使用和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懲罰力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


健全流通治理體系五著力

徐振宇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其中,健全流通治理體系、提升流通治理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次《“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健全流通治理體系,提升流通治理能力,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領域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而言,相比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與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為流通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化程度偏低,在許多重要領域仍存在立法空白。如在農產品流通領域,很多國家都已出臺了農產品批發市場法,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條例至今仍未出臺;在流通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新興流通或新型消費領域的監管很可能存在缺位或越位情形,相關法律法規亟待修改完善;我國缺少專門扶持中小流通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國家會通過立法確保對中小流通企業全方位持續的制度性支持,給中小流通企業留出足夠的生存空間,以利于大、中、小流通企業均衡發展和社會和諧。

由于流通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各級政府對流通領域的管理不得不較多地依賴政策管理。未來,必須加快流通領域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建設。如果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政策的貫徹落實就會有法律依據,有利于依法行政,有利于緩解相互推諉,有利于減少不作為、不當作為與任性作為。

推動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加快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措施。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強調,加強全鏈條標準體系建設。2021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也強調,優化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強調“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一批企業標準排行榜,引導更多企業聲明公開更高質量的標準,修訂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近年來,我國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國內貿易行業標準中有關商品流通規范制定工作穩步推進,但總體而言,對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仍有進一步加大的空間,相關流通規范或標準的宣貫與采用率仍有較大改進余地。部分行業標準已經不太符合企業運行的現實需求,亟需加快修訂。未來,應考慮通過標準化試點聚焦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重點方向與關鍵領域,指導各地區、行業、各類市場主體在標準制定、實施、應用方面開拓創新,推動健全標準化工作機制,完善標準體系,優化標準供給,增強標準實施效能。

健全現代流通新型監管體系。我國當前流通領域的監管執法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監管,在一定程度上仍呈現出多頭管理與多頭執法的格局。根據我國新一輪部委三定方案,流通領域監管執法,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食品安全、質量安全監管等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牽頭。但與此同時,商務、農業、發改、工信、衛計等部門也負有行業監管職責。然而,流通領域企業點多面廣,監管執法事項多、任務重,受制于流通監管執法編制、經費等,以及監管職責銜接方面存在模糊地帶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現象。以藥品流通監管為例,發展改革委負責藥價調控,衛計委分管醫院,藥監局分管藥品監督,工信部負責管理藥品生產企業,商務部負責管理藥品流通,流通鏈條被分割就容易出現流通監管缺位現象。另外,在平臺經濟、數字經濟、信息經濟、數字貿易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上述流通監管體制將面臨更多挑戰。

加快流通領域誠信體系建設。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強調指出,要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向市場主體有序開放機制。中辦、國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也強調,健全依法誠信的自律機制,要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但是,就我國流通領域誠信體系建設而言,與上述新要求仍有著明顯差距。另外,在很多地區,市場上仍有大量與知名品牌高度相似的“高仿”商品在銷售,或采用標注“某品牌制造商”等方法進行仿品推廣,損害了知名品牌的利益,這一方面反映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量有待加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流通領域誠實守信的商業文明價值導向和社會風尚尚未樹立,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意識淡薄,“以誠為本、以信為先”為特征的誠信體系建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

深化流通領域商協會體制改革。從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經驗看,現代流通體系與流通產業的創新發展,流通治理體系的完善,包括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政企間高效溝通,參與行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協調、推廣、普及等,行業協會、商會往往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國流通領域行業協會、商會在今后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在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和參與政策法規修訂完善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應設法向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標準看齊。

(作者系南京審計大學新經濟研究院教授)


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推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王曉東

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是指市場體系首先要完備,要兼有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殘缺不全的市場不能稱其為體系;市場體系不僅要完備,而且要完善發達,因為完善發達的市場體系更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要構建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相匹配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就不僅要按照市場發育的一般規律對商品市場、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意識地對市場體系建設的時序做出選擇,更要從市場存在的時空統一性角度重視各分類市場的空間發育。

市場空間可以被看作是相互關聯的一系列交易所覆蓋的范圍,市場活動的最大作用空間是形成國內統一市場,即商品和要素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通,國內統一市場是成熟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基本標志,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統一市場作為制度變遷的結果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考慮到我國商品市場雖然較為發達但要素市場發育相對滯后,且存在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大國市場特點,通過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最終建設形成發達的國內統一市場,應該是一種更為現實且穩妥的政策選擇。

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要把區域市場建設納入統一市場的整體框架中。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并不否定統一市場,區域市場與統一市場從總體上看可以并行不悖,區域市場一體化可以作為統一市場中的一個區域層面,以區域商品和要素的橫向貫通來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隨著區域市場的交換空間不斷拓展,各個區域市場交換空間的重合說明國內統一市場的發育成熟。《“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力圖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通過優化流通網絡布局,強化國家級、區域級流通節點功能,發揮城市群、都市圈、國家級新區和開發區等功能平臺作用,以此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等建立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機制,著力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加強區域商貿發展規劃銜接,完善區域流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市場流通技術和模式創新,推動流通企業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促進信用信息共享和規則監管互認,加強市場應急保供區域協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區域協調發展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推動建立區域市場一體化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市場規則和監管共建互認;要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建設,探索商品流通和技術、資本、數據等各類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的制度安排,通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來強化區域市場的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大市場,提升國民經濟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打造現代供應鏈推動內貿流通高質量發展

施先亮 宋光

隨著我國內貿流通市場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品市場,內貿主要行業在稅收、就業方面做出重要貢獻。新時代,內貿流通的業態與模式持續創新,與現代農業、智能制造的協同愈加緊密,有效帶動相關產業整體升級。內貿流通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實施雙循環、“雙碳”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提高國家產業安全的關鍵舉措,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的主要抓手。

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內貿流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它能夠使商品流通全過程提質、降本、增效,能夠加速產業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運作,能夠提升企業間、產業間的協同發展。因此,現代供應鏈是實現流通業態、模式創新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流通效率、保證流通安全、實現綠色流通的有力支撐,能夠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保駕護航。

在新發展階段,黨中央高度重視現代供應鏈,發布了多項政策為現代供應鏈建設指明方向。然而,我國現代供應鏈建設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如由于部分國家對我國在技術和生產資料領域的打壓,急需建立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隨著東南亞國家人口紅利逐步顯現,要防范供應鏈的轉移;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供應鏈管理要注重綠色引領;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供應鏈管理需要平衡公平與效率。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為此,提出打造現代供應鏈的幾項舉措建議。

第一,加強供應鏈創新技術應用。依托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和推廣數字化工具在流通供應鏈全過程中的使用,加快智能化物流設施、設備和器具的改造與應用,提升內貿流通效率。

第二,重視供應鏈安全管理。將供應鏈安全作為現代供應鏈建設的主要目標,建立地方性及全國性供應鏈風險監測與預警中心,進行相關信息平臺建設,使其成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和智慧大腦的重要組成,并與各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應急管理平臺對接,實現產業安全數據互聯互通,保證內貿流通安全。

第三,推進流通供應鏈標準化建設。針對供應鏈數據標準、綠色化標準、物流設施設備標準等加緊制定和推行供應鏈標準,特別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將國家標準作為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園區、示范企業評級與考核的關鍵指標,推動內貿流通綠色化和高效化。

第四,增強政產學研合作。以現代供應鏈為抓手,推動完善流通體系,需要準確、合理的政策指引與鼓勵,需要企業的探索與實踐、復合型人才的支撐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舉措,因此要加強社會多方合作,實現推動內貿流通穩步發展的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

總之,新時代打造現代供應鏈、推動內貿流通市場穩步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前所未有。只有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方可實現內貿流通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經濟管理學院物流學科教授,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副主任)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收藏本頁

版權所有 國商聯盟京ICP備13030816號 Powered by 國商聯盟 ?2008-2023